我们的计算表明,如果进行减税、国有企业、金融体系、人口迁移、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等体制进行改革,2020年到2035年间,按低和高方案,年平均可获得1.89到2.88个百分点的增长潜能,分别使年增长速度达到4.73%和5.72%。
有学者提出,粮食不够,可以从国外进口,这样对我国环境压力就小。深化土地体制改革,就是要土地成为能够吸收货币的资产,并消除由于土地只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使货币不能流入农村农业领域的屏障。
我认为,这是一次临时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一些学者总是想在不让土地交易的前提下获得信贷资金。应该有这样多,但是没有这样多。而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虽然能延缓大量的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关闭和破产,但是减税是短期政策和短期作用,面对这样人口下行变量持续地影响,解决人口变量下行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收缩问题的能力也有限。或者流向为投资品的房地产,继续推高住宅用地价格和房价,以吸收这些放量投放的货币。
而目前620万亿城乡存量无价或低价土地资产价值化释放空间,以及每年调水改造新增2500万亩耕地和188万亩建设用地,发行数万亿元国债和贷款,投放数万亿元货币,前有存量土地资产改革吸收货币,后又银行买卖国债和放贷投放货币,有价值化资产和增量资产保证负债和资产的平衡,流通和投放的货币有巨额土地资产作为基础,我们就可以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对居民住宅用地供给也是全世界各国和地区间人均水平最少的国家。因此,第一,我们需要解释一下男女比例失衡会造成储蓄率高的逻辑是什么。
而造成有选择性堕胎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是重男轻女,有相当多的父母重男轻女,或者因祖父母辈的压力造成他们重男轻女的行为。第四,如果我们的这个观点是对的,那么男女比例失衡对中国的高储蓄率、高经常账户顺差究竟有多大影响。此外,高储蓄率还可能同外汇储备 的增加相关。而数据非常明显地表明:如果是在一个性别比例失衡较严重的地方,同样的三口之家的储蓄率会更高一点,但是从有女孩的家庭来看,它们的储蓄率和当地的男女比例失衡没有系统性的关系。
(3)储蓄率 甚至超过了中国原本已经很高的投资占GDP的比例。假设只看有男孩的家庭,我们的理论有一个很明确的预测:同样是有男孩 的三口之家,如果把这些家庭的收入情况、受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等都控制住以后,就会发现,除了这些家庭特征外,当地婚姻市场的性别比例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该理论认为,一般来说,如果是工作年龄阶层占总人口比重比较高的话,储蓄率就会比较高。生命周期理论也不能解释,各个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工作年龄人口越多储蓄率越高这个现象并不完全成立。男女比例失衡一定会造成婚姻市场上男性的竞争加剧。对于婚姻市场上 越来越恶化的男女比例失衡,有男孩的父母就会设法提高儿子结婚的概率,尽可能使他不落入3000万光棍的行列。
而这个高储蓄率可能就是通过上述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但是读者不一定能做这样的联系。我们的金融水平也在改善。进入专题: 高储蓄率 经济增长方式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 的国民储蓄中,居民储蓄约占一半,2007 年居民储蓄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30%。
(2)高于中国过去的储蓄率,国内总储蓄占GDP的比例 自 1990 年以来上升了15%。男女比例失衡是竞争性储蓄行为的结构性因素之一。
经济学里解释高储蓄率还有一个理论是所谓的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在前面说到,有男孩的家庭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会刺激家庭增加储蓄,这只是故事的一半,故事的另一半是说,没有男孩的家庭也会因性别比例失衡而提高储蓄,这是性别比例失衡的一种溢出效应,产生这种溢出效应的机制 是房价。
在过去的30年里男女比例就逐渐上升,也即男婴与女婴的比例逐渐上升。目前内需的上升主要是由政府拉动的。其他改革可以部分抵消高储蓄率,但是光有这些改革,而不考虑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储蓄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观。其次,我们这个观点多半人从来没听到过,再加上他也没有机会读我们的论文,也没看到过证据,所以很多人都会质疑我们的论点。那么,这和储蓄又有什么关系呢?假设多半的男性想要结婚,即使这个假设不成立的话,在中国,有男孩的父母多半不希望儿子成为光棍,这个假设应该是成立的。2005年,雷曼兄弟开始持这种观点,而且被广为接受。
中国的高储蓄率至少有三层意思:(1)远远高于大多数国家,包括以高储蓄率闻名的东亚国家。当然,即便所有家庭都这样想,也不会改变中国10年后有3000万男性不能结婚的事实。
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储蓄率,比如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当地人口的年龄结构都会影响储蓄率。所以,我想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我认为,这是更有说服力的微观数据。而文化应该是不变的,文化只能解释25年前为什么储蓄率比别的国家高,但不能解释为什么 25 年后储蓄率还在上升。
政府行为短期内可能有用,但是长期老是靠政府的需求作为内需的动力,也有很多缺陷,这并不是我们主张的主要做法, 最后还是要回到降低居民储蓄,提高居民的消费上去。所以要是进行跨国比较的话,中国企业储蓄率只比别的国家稍高一点,大概2个百分点。家庭数据很容易核实,一般来说,在同一个地方有男孩的家庭会比有女孩的家庭储蓄高一点。我们可以考虑这样一个例子:内蒙的包头和广东的某个中型城市,这个城市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包头差不多,但性别比例不同,广东的城市要高一些,包头则要低一些,然后再找个家境差不多的有男孩的家庭,比如广东的马大嫂和内蒙的王大嫂。
以前也有 重男轻女的想法,但是以前没有造成男女比例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想要儿子的话,可以一直生到有男孩为止,而现在只能生一个或两个,怎么办呢?只能保证我生的一个或两个孩子里面有一个是男孩。说到政府储蓄率,它是有区别的,有些国家的政府是赤字,有些国家政府是黑字,显然黑字国家比赤字国家的储蓄率要高,中国政府今年有赤字,明年可能也有赤字,所以政府储蓄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的高储蓄率,最后还是要回到居民储蓄。
对中国高储蓄率的传统解释 关于中国的高储蓄率,以前的解释是,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现在老百姓的收入不确定性和工作不确定性增加,所谓的预防性储蓄较高。而延迟消费提高家庭储蓄就是有男孩的家庭可以采取的一个手段。
而贵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当地的男女比例失衡严重,婚姻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大家要买好房子,买大房子。第二,我们需要说明别人提出批评意见的原因,并给出我们对这些意见的看法。
但我并不把它作为支持我们理论最重要的证据。所以企业储蓄率虽然在中国国民储蓄率中的比重不低,但是进行跨国比较就会发现,企业储蓄率高并不是中国国民储蓄率比其他国家高的主要原因。严重的省份有河南、广东、贵州等,这些省大概是对应于每 3 个女婴有 4 个男婴。为什么呢?因为她所居住的城市,房价贵,可能其他东西也会贵。
中国跨省、跨市或跨县的土地数据表明,如果看平均房价,越富的地方房价越高,人口密度越密集的地方房价越高。以广义储蓄来衡量,今天中国的储蓄在 GDP 中所占比例已经高达 50%,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想,我不需要把自己变成亿万富翁,但是我需要比至少3000万男孩的家庭储蓄高一点。实 际上,性别比例失衡到居民的高储蓄率之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既然是一个结构性因素,就意味着单纯改变其他因素,例如汇率放开,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等,虽然会起作用,但是不能起到全部作用,性别比例失衡这个因素也必须考虑在内,而这个因素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相反,有男孩的父母为了提高儿子的结婚概率,会采取所有可能的手段,包括给儿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让他们获取更好的营养,敦促他们更努力地工作,等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